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福建成大陸對台客貨運輸主通道
2008年12月底,海峽兩岸實現海上大陸貨運船舶運輸直航,迄今已近五年,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福建,作為大陸對台主通道作用日益凸顯。
福建省發揮對台區位優勢,依托“小三通”海上運輸平台,率先於2009年9月開辟了“中遠之星”從廈門至台中/基隆全程8個小時的滾裝客貨運輸班小三通輪航線,掀開閩台客運直航的歷史性一頁;2011年12月底,“海峽號”開通平潭至台中高速滾裝客貨班輪航線,刷新了海上直航台灣本島的記錄,短短2個小時即可橫跨台灣海峽。
截至2013年11月底,閩台間海上船舶共運送旅客745萬人,占到大陸對台運量的98%,南有廈門港、北有福州港平潭的閩台間海上客滾直航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兩岸海上船舶運輸直航的實現,大大節約了兩岸往來的時間和成本,據測算,海上運輸平均每航次可節省22小時,不僅為兩岸旅客探親、觀光旅游帶來了便利,更極大促進了兩岸的經貿往來,為兩岸電子、機械、農產品等大宗商品貿易帶來了福音。
至2013年11月底,閩台間海上船舶共運送散雜貨物5149萬噸,集裝箱301。3萬標箱;其中集裝箱運輸量占大陸對台運量的1/3,福建作為對台主通道作用日益凸顯。
為進一步提升對台運輸服務水平,加快閩台快捷運輸通道建設,福建交通運輸部門積極推動閩台電子口岸互通和信息共享,交通電子口岸廈門分中心建立了和台灣關貿網絡的對接,實現閩台兩地的航商及港口企業提供航運電子數據自由交換;加強閩台港口分工協作,廈門港務集團與台灣港務簽訂合作備忘錄,開展廈台集裝箱業務、兩岸郵輪運輸、投資物流公司合作等方面合作。
未來,福建還將在廈門與平潭試點閩台兩地機動車輛互通,爭取兩岸運輸往來實現新的突破。
物流金融中物流企業的作用
作為供應鏈中連接眾多中小企業的樞紐物流公司,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信息采集、分析、處理上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利於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和風險控制難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篩選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所有銀行對於中小企業貸款都存在著篩選成本過大的問題,從而導致銀行的風險識別成本較高,給中小企業貸款的動機不強。而物流企業作為中介則經常要與這些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打交道,哪些企業的經營狀況如何,企業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確等等通過物流企業對於中小企業主要購貨渠道、貨物數量、生產情況、產品數量、企業的主要銷售對像及銷售情況、支付貨款的方式等監控,可以方便地獲得客戶企業的歷史信息和實時信息。這些都是銀行貸款前分析的重要內容,對銀行的決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物流企業專業化的行業分析,還會提高銀行的貸前分析的准確性和效率。通過物流企業的這一篩選機制,銀行貸前的篩選成本大大降低了,由此銀行信貸動機就會加強,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就隨之提高,並且由於銀行與這類企業的信息結構的改善,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質押物的評估和管理
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時往往需要提供存貨、應收賬款、倉單等進行質押,但由於這些質押物因為流動性大、單位價值低等等原因導致質押物的確認和評估成本較高,管理難度較大,使得一般的金融機構往往望而卻步,從而增大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而作為供應鏈上中間環節的物流企業則掌握著大量行業的交易信息,如該項貨物每天的到貨數量、庫存數量、銷售數量等等,因而掌握了比銀行更充分更清晰的宏觀及微觀經濟信息,更加容易對不同情況的質押物進行區別管理,提供給銀行等貸款機構質押物價值的歷史資料分析,定期的質押物價值報告等等,幫助銀行和客戶確定質押物的估價、抵押成數、抵押金額、貸款期限和變現等級等內容,緩解融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與此同時,物流企業還可利用其網絡優勢和信息優勢,接受銀行委托對質押物進行監管,把質押物的管理與中小企業供應鏈整合起來,降低了銀行貸後管理成本,幫助銀行控制了風險。
信用增級
除了信息篩選和質押物評估與管理外,物流企業還可以通過幫助構築平台,對其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進行信用增級。所謂信用增級就是物流企業作為聯結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綜合性服務平台,發揮的天然信息優勢,通過資源的整合實現對中小企業信用級別的提升。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認為應該主要發展以下幾種模式。
物流小三通企業參與的助貸機構。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可以發揮自身網絡優勢聯合成立專門服務於中小企業的助貸機構,金融機構根據參與物流企業的規模、經營業績、運營現狀、資產負債比例以及信用程度等情況賦予其一定的信貸額度,而助貸機構則可以利用這些信貸額度向相關企業提供靈活的質押貸款業務,這些助貸機構直接同需要質押貸款的中小企業接觸、溝通和談判,簽訂質押借款合同和倉儲管理服務協議,即向中小企業提供質押融資的同時,為企業寄存的質物提供倉儲管理服務和大陸貨運監管服務,從而將管理貸款和質押物倉儲兩項任務整合操作。這樣,貸款企業與銀行之間省去了銀行的確認、協調和處理等許多環節,在保證金融機構信貸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質押貸款業務運作效率。
直接擔保。由於物流企業可以比較清楚地知道其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和還貸能力,因此物流企業可以直接為中小企業申請貸款提供擔保,間接地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扶持中小企業的壯大,自身通過為其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提升其競爭力,增加收入來源。
成立互保組織。由於大型物流企業連接的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單個中小企業盡管資產規模不大,但如果物流企業把其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都組織起來進行聯保或互助擔保,即互保組織內的全部或部分中小企業為其中某一個提供擔保,則可以大大提升組織內中小企業在申請貸款時的信用,由於組織內企業相互之間的信譽壓力、業務往來關系、相互幫助的需要等因素的作用,在貸款時得到組織內其他企業擔保幫助的企業在貸款後違約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具體的做法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是若干企業聯合向物流企業擔保,再由物流企業向金融機構擔保,也可以是中小企業聯合起來直接向金融機構擔保,還可以組織動員信用較高的企業為暫時規模較小、信用級別較低的企業擔保等等。
促進我國物流融資發展的建議要提高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發展物流融資業務的積極性,發揮物流企業在物流融資中的篩選機制、信用增級等作用,必須對我國物流融資相關的制度環境進行完善,保證物流企業在其中的利益,從而促進我國物流融資的發展。
在法制環境上,2007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物權法》對擔保、質押物權作了相關規定, 擴大了可用於擔保的財產範圍,為物流融資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也為物流企業在信用增級過程中有關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但仍然有很多的更細一步的法律制度和相關基礎設施需要盡快完善,比如與物流金融業務有關的詳細具體且有針對性的法律規章制度亟待完善;公開、高效、統一的登記制度和電子化、網絡化的物權公示系統需要建立和完善;違約後的處理機制需要進一步梳理,節約實現債權的成本,使債權人和擔保人能夠准確地預見執行所需的時間和費用以及處分擔保品所收回的金額,比如明確確立優先權規則,建立專門的訴訟協調機構,擴大簡易程序和非訴執行程序的適用範圍,建立處理擔保品的信息網絡和專門市場,規範企業違約後擔保品的處理流程和操作程序,從而有效降低業務的違約損失率。
在行業環境上,銀行、物流企業和借款企業需要緊密合作,針對不同的物流融資業務模式制定規範標准的操作流程和細則;對參與物流融資業務的物流企業實行企業資質認定制度,以確保物流融資業務的監管水平;建立銀行、物流企業和客戶聯網的信息網絡,建立與物流融資業務相關的數據庫,收集擔保品、融資企業和相關行業的信息,並加大各大銀行間的信息共享。在業務基本要素方面,應放寬相關的法律和政策限制,擴大融資主體,以增加資金來源,加快綜合經營推進步伐,使物流企業能深入開展物流融資業務, 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物流企業在物流融資上的獨特優勢,減少交易成本,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實現物流和資金流的有機結合。各商業銀行和物流企業還應積累和共享相關經驗, 積極進行金融創新,努力擴大擔保品種範圍,加大對於擔保品種的選擇、擔保品價值評估和風險量度等方面的研究實踐,以改變現階段憑經驗確定利率、質押率、貸款期限和平倉率等重要指標的方法,銀行還應逐漸地引入西方的信用評級技術,從供應鏈整體和擔保品所涉及的貿易關系方面考慮對物流融資業務進行動態風險控制。在業務發展方式上,各融資主體應通過對借款企業具體狀況和需求的細致分析,貼身訂做適合借款企業的擔保方式和監控方式,並要對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和存貨質押融資進行有機銜接,以提供給客戶越來越集成化的優質服務,有針對性的運用一些先進的預警技術,建立規避和分散物流融資風險的機制,提升物流融資服務於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
兩岸應給金門更便捷的小三通政策
金門自2001年1月1日實施兩岸小三小三通通以來,來往金門、大陸之旅次,截至2013年底止,已達1043萬余旅次,為金門創造經濟榮景,此應感謝兩岸給予金門先試先行的機會。但自2011年達147。4萬余人次高峰後,因受兩岸直航造成中轉旅次減少等因素,已連續二年出現遞減現像,如2012年為145。8萬旅次,2013年為135。3萬旅次,金門是否會因此邊緣化?各界至為關心,但我們認為問題是在開放政策及辦證手續出現盲點,若兩岸能稍加調整,將會再給金門未來發展數十年之榮景。
回顧小三通政策,自2001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開啟了金門與大陸之交流,至2008年6月19日推動第一次“小三通正常化”,擴大放寬台灣民眾與外國人可以透過小三通往來大陸,同年9月4日推動第二次“小三通正常化”方案,提供貿易航運便捷化措施,簡化人員入出境手續。直航後,於2010年7月15日推動第三次
“小三通正常化”方案,全面開放大陸民眾透過“小三通”中轉,延長許可停留效期,促進海運的合理化與制度化。
另隨著兩岸關系的和緩,加速了兩岸的往來,大陸對金門的觀光政策物流公司也做出更大的開放作為,讓金門的觀光產業受益良多,包括:2011年6月28日開放來台自由行及同年7月29日開放福建省居民赴離島自由行,至2013年止計有778,970人來金門旅游(其中,離島自由行計35,098人次)。
再於2011年6月13日大陸開辦“非福建省內居民來廈暫住人口赴金門一日游”,並於2013年7月16日由一日游開放為二日游。至2013年止計有108,371人來金門旅游。
金門小三通政策,在試辦運作當中,兩岸當局一直不斷的在聽取金門縣政府與當地民眾心聲,持續在檢討調整,一直是朝向更開放與更便捷的方向邁進,這樣的方向與態度,地區父老感懷在心,值得肯定與喝采。但金門未來的經濟發展,與“小三通”政策方向確實息息相關,我們寄望,它應該是更往前走,而且應秉持斯時開放初衷,再大陸貨運度推出符合金門期待的兩岸往來政策,讓大陸來金門游的旅客人數能繼續成長。
檢視目前小三通政策,表面看來雖有多項利多政策,但在執行面仍有落差,實務面亦有一些討論與修正的空間,為讓政策美意落實,並能深化兩岸交流,嘉惠兩岸人民,現有大陸人民來金門之手續確有再放寬與簡化必要,諸如:
1。應開放“福建省其他城市居民”比照“非福建省內居民來廈暫住人口赴金兩日游”政策,可申請辦理赴金門旅游,以增加福建省居民赴金門旅游途徑之多樣性,進一步提升金廈旅游人口,共創兩岸旅游市場雙贏之局面。
2。開放“福建省居民”或“來廈暫住人口赴金兩日游”旅客持有效期之“港澳台證”或“出國護照”者可用復印件換發“大陸通行證”,取代申請手續。
3。為便利大陸居民來金辦證程序,應可以福建地區為“先行先試”為試點,核給來金進行旅游、商務考察、公務交流等之居民得申請五年效期一年多次簽之政策。若可行,未來亦應開放海西城市民眾為第二次來金可核給五年效期一年多簽。
但目前台灣若能宣告:“經由金門小三通到台灣之觀光人數,不受目前每天七千人之限制”,則以目前大陸各省市排隊赴台灣觀光簽證人數,至少需等二個月以上之情形觀之,此一政策將可為金門帶來更大旅游商機,我們期待小三通政策應予優化,並能加以簡化手續,必能為兩岸創造更進一步雙贏之局面。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