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超越“熟能生巧”玩出魔術文化
魔術是多門學科的融合
一個雞蛋,明明魔術表演在魔術師手中,轉眼間就被變到了觀眾手裡。趙鶴翔說,像這樣比較簡單的魔術,掌握原理並不難,但想要表演得天衣無縫卻不簡單,“兩三分鐘的魔術,台下時常要練幾百遍。”熟練,是魔術表演的基礎之一。
初級愛好者表演魔術時更在意技巧,確保表演不“露餡兒”,這樣的表演並沒抓住觀眾的心。優秀的小丑魔術魔術師會在表演過程中根據現場環境和表情猜測觀眾的想法,隨時調整表演節奏,這樣的魔術不會讓觀眾去猜技巧,而是真正感覺“奇跡發生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魔術的發展更多的是局限在“熟能婚禮表演生巧”的層面。
對於國際魔術大師們而言,單是掌握了熟練的技巧還不夠,“樂團表演魔術是一門藝術,需要融合哲學、心理學、歷史學、魔術理論等多個學科的精髓,應該發揚魔術文化。”毛鎮凱說,同樣是紙牌魔術,如果在學習技巧的基礎上,了解紙牌的歷史淵源並融入到表演中,會將魔術師的技藝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縱觀目前國際上許多優秀的魔術師,都對不同領域的學科知識有較深的了解,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魔術表演中。在台灣,有的魔術師還是數學達人,魔術常常在數字上做文章;有的魔術師擅長化學,會在魔術中運用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更增添了魔術的神奇色彩。
改觀魔術學習的誤區
不容忽視的是,魔術師文化水准低是限制魔術文化推廣的原因之一。毛鎮凱說,與其他藝術門類的學習相魔術師表演似,國內對於魔術的認知存在誤解:魔術是“旁門左道”。目前,大陸魔術師整體文化水平不高,難將魔術與其他學科融合。
此外,目前國內魔術的發展並沒有形成完善良好的氛圍。縱觀市場上的魔術培訓班,多數以盈利為目的。“沒有深究魔術的技巧,更不用談魔術的文化和精髓了。”趙鶴翔無奈地說,這也是不少魔術愛好者在接觸魔術之初都走過的彎路。
想打破這種尷尬局面,毛鎮凱認為大學生應該成為生力軍。在高校中,通過學生社團的方式凝聚一批具備良好教育背景的魔術愛好者,吸納各種魔術優質資源對他們進行培訓,成為魔術文化傳播的排頭兵,推動國內魔術文化的形成。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